推荐一篇发布在Nature上的文章,文章标题“Atomically accurate de novo design of antibodies with RFdiffusion”。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华盛顿大学的David Baker、Joseph L. Watson和Robert J. Ragotte。其中David Baker主要从事蛋白质设计相关的研究。

抗体是蛋白质疗法的主要类别,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60种抗体疗法获得许可。抗体开发通常分两个阶段进行:发现与特定表位结合的抗体;优化抗体亲和力及其临床表现。抗体计算设计工作目前主要集中于第二个阶段,比如对替代的CDR环进行采样以提高亲和力、使用Rosetta进行序列设计以改善相互作用域等等。全新抗体的从头设计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考虑到RFdiffusion能够实现多种界面的从头设计,本文,作者利用抗体复合物结构的数据微调RFdiffusion,实现了抗体的从头设计。

在微调过程中,抗体框架与靶标蛋白均只提供各自内部的距离信息和二面角信息,保证了二者相对位置关系是未知的(即训练目标)。随后,模型协同地学习、优化抗体的摆放以及CDR区域的构象;并且允许用户指定需要靶向的hotspot。得到设计的抗体结构之后,使用ProteinMPNN设计CDR环序列。最后,作者利用在抗体结构上微调的RoseTTAFold2(RF2)作为过滤器(此项目开始时AF3尚不可用);微调目标即保证RF2能够正确建模CDR区域,并区分真正的抗体-抗原对和诱饵对。

在实验验证阶段,作者展示了模型设计VHH的能力。利用一种广泛使用的人源化VHH框架(h-NbBcII10FGLA),作者针对一系列疾病相关靶点设计VHH,包括流感血凝素(HA)、SARS-CoV-2受体结合域等等。设计得到的VHH_flu_01可以针对流感血凝素实现78纳摩尔的亲和力。与冷冻电镜结构相比,设计结构的精度已达到原子级别;特别地,CDR3区域中的特定残基与实验结构基本重叠,RMSD不超过1埃。
总而言之,本文作者利用抗体复合物结构的数据微调RFdiffusion,实现了抗体的从头设计。
本文作者:ZF
责任编辑:MB
DOI:10.1038/s41586-025-09721-5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7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