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有机动态/有机试剂/浙江大学张超研究员/徐志康教授课题组Nat. Commun.:具有三维连通传输通道的纳米纤维交织凝胶膜实现二氧化碳的高效分离
浙江大学张超研究员/徐志康教授课题组Nat. Commun.:具有三维连通传输通道的纳米纤维交织凝胶膜实现二氧化碳的高效分离

第一作者:李浩南博士,本科生孙泽钰

通讯作者:张超研究员,徐志康教授

通讯单位:浙江大学

论文DOI10.1038/s41467-025-63502-2


研究背景


混合基质膜就像是一位“跨界高手”,它把聚合物材料的优异可加工性和纳米材料的高效选择性传输通道结合在一起,成了比传统聚合物膜更厉害的二氧化碳(CO2)分离“新星”。那怎么才能让混合基质膜在分离气体方面更上一层楼呢?关键在于精准地安排膜内纳米材料在聚合物基质中的空间排布,搭出一条条能精细控制的气体快速传输通道。


可目前的研究中,混合基质膜普遍受制于多重难题:一方面,纳米材料在聚合物基质中易发生团聚与沉降,且二者间界面相容性欠佳,极易在膜内部形成非选择性渗透缺陷,影响了分离效果;另一方面,分散于基质中的纳米材料多呈孤立离散状态,无法相互连接,导致膜内传输通道彼此隔绝,严重制约了传输效率。提高混合基质膜内纳米材料负载量是提高膜内传输通道连通性的常用思路,但该策略局限性显著。因为该策略仅适用于纳米材料与聚合物界面性质高度匹配的少数体系,且高负载量反而会加剧纳米材料的团聚,进而产生更多膜缺陷。因此,我们能否打破传统策略的固有困境,发展一种具有互联传输通道的新型混合基质膜呢?


研究出发点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团队首先对膜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设计:在纳米材料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碳纳米管(CNT),因为CNT可通过堆叠轻松形成交织的纳米材料骨架,以创建三维互联的CO2的快速传输通道;在聚合物基质的选择上,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聚合物材料,选择了柔性PEG凝胶,因为传统的聚合物材料因链段堆积致密,且CO2的传输载体有限,相比之下,PEG凝胶具有良好的链迁移率,且其内富含的极性环氧乙烷单元可提高CO2相对于N2的溶解度,以进一步增强分离选择性。


为了实现这种新型NIGMs的制备,我们团队还发展了一种创新的光热触发原位凝胶化方法。具体来说,我们首先通过真空抽滤调控CNT在多孔基底表面组装与堆叠,形成纳米纤维交织骨架,以此构建光热受限反应器。随后,向所制备的CNT交织光热受限反应器中注入PEG凝胶前驱体。最后,在太阳光辐照下,借助CNT的光热效应实现受限反应器的局部加热,触发体系中的热引发剂产生大量自由基,进而引发凝胶前驱体原位聚合并交联于CNT交织骨架上,最终形成无缺陷的凝胶基质。该策略不涉及传统混合基质膜制备中常伴随的相分离,因此能够彻底消除纳米材料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缺陷,形成由CNT交织骨架与无缺陷凝胶基质复合的NIGMs(图1)。


实验结果表明,NIGMsCO2渗透通量达到211.0 GPU,相较于纯凝胶膜提升1558%;同时,其CO2/N2CO2/CH4的选择性分别高达15147。更重要的是,NIGMs中的刚性CNT骨架对凝胶基质具有锚定作用,赋予NIGMs优异的长期运行稳定性,即使经过480小时连续运行,其渗透通量与选择性也仅出现轻微衰减。


我们开发了原创的光热触发原位凝胶化新方法,实现了具有新型三维连通传输通道的纳米纤维交织凝胶膜的创制,在CO2分离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该工作也获得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审稿人评价该工作为“novel architecture”“a breakthrough in membrane design”“an innovative and highly impactful strategy”“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gas separation membrane design”等。



1


1.具有三维连通传输通道的纳米纤维交织凝胶膜(NIGMs)与聚合物膜、传统混合基质膜的结构与性能对比。


图文解析


我们首先利用碳纳米管(CNT)的光热效应,通过光热触发原位凝胶化策略,成功制备出NIGMs(图2)。光热触发原位凝胶化方法优势显著,其中尤为突出的一点是,即便在高负载纳米材料的情况下,它也能将纳米材料与聚合物基质之间的界面缺陷彻底消除。如图2d所示,CNT交织骨架呈现出较高的堆叠密度,进而形成了三维互连的孔隙结构。在经历光热触发的原位凝胶化过程后,NIGMs内部的CNT交织骨架被一层致密的聚合物凝胶基体均匀包裹,未观察到任何空隙或缺陷。进一步对NIGMs的组成进行分析,其内CNT含量高达66.7%,相比之下,文献报道的大多数混合基质膜,其纳米材料负载量通常低于40%



2


2 NIGMs的制备与表征。


为验证NIGMsCNT交织骨架对其CO2分离性能的提升,我们首先开展了NIGMs与纯凝胶膜的CO2分离性能对比(图 3)。结果显示,NIGMsCO2渗透通量达到211.0 GPU,是相同厚度的纯凝胶膜提的16.6倍;其CO2/N2选择性为151,是纯凝胶膜的3.9倍。进一步地,当我们在NIGMs表面覆盖1.2 μm 厚的纯凝胶层后,其渗透通量骤降至26.3 GPU,选择性较原NIGMs下降了55.6%。这一结果再次印证,三维互联的CNT交织骨架对NIGMs实现CO2通量与选择性双重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来看,NIGMs较纯凝胶膜的渗透通量提升了1558%,选择性提升了287%。相较之下,文献报道的多数混合基质膜难以同时实现选择性与渗透率的显著优化,这表明NIGMs成功突破了传统混合基质膜因界面缺陷而无法兼顾通量与选择性的瓶颈。



3


3. NIGMsCO2分离应用中的优异渗透性和选择性。


为深入探究CNT交织骨架对NIGMsCO2分离性能的影响,我们选用三种不同长度的CNT,制备出CNT骨架堆叠致密程度各异的NIGMs,并对其CO2分离性能展开对比(图 4)。结果表明,随着CNT长度的缩短,其交织骨架会从松散状态逐渐转变为致密结构,进而使得NIGMs中富凝胶区域的体积分数大幅降低;由于富凝胶区域不利于气体渗透,所以采用短CNT构建的NIGMs,在CO2渗透通量和选择性方面,均明显优于由中等长度CNT和长CNT构建的NIGMs


为阐明NIGMsCO2的选择性分离机制,我们测定了不同长度CNT所制备NIGMs的气体扩散系数,并计算得出其CO2

纳孚服务
  • 化学试剂
  • 提供稀有化学试剂现货

  • 化学试剂定制合成服务
  • 上海纳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市场稀缺的化学试剂定制服务

  • 新材料现货
  • 上海纳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理或自产包含石墨烯产品,类石墨烯产品、碳纳米管、无机纳米材料以及一些高分子聚合物材料

  • 结构设计及定制合成
  • 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对所需化合物结构进行设计改性,从而定制合成出客户所需分子式结构

  • 联系我们
  • 021-58952328
  • 13125124762
  • info@chemhui.com
  •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live chat